連續兩個禮拜在電影院看了《海角七號》與《囧男孩》。

兩部風格迥然不同的電影,
都有它動人的地方,
但私心來說,
《囧男孩》內含的創作力更讓我驚豔。

用手圈住眼睛,看到的是怎樣的風景?

當看到電影以一種「手勢」開頭,
心裡就開始大喊「不會吧!」
(嘿嘿,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對於「手勢」造成的深刻印象來自於數年前屏風的《北極之光》,
舉手仰望天際蘊含的翹盼與寂寥是全戲首尾呼應的象徵,
透過舞台劇演員的功力讓我至今仍對那遠望的姿勢存有一想起就無法忘懷的陷落之感,
迷人而且感傷。
同樣的,
當騙子二號(一開始還未冠上這個綽號)用手圈住眼睛又來個鏡頭大特寫的時候,
「手勢」的作用感瞬間竄進腦袋,
與《北極之光》的經驗產生連結,
二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當然不同,
但是這種手法卻值得玩味再三。

「手勢」在此成為一種開啟的模式,
讓戲中人物展開現實中的幻想冒險,
而觀戲的人也透過這種「手勢」被帶進了電影的時空之中。
它也是一種召喚,
變成大人的騙子二號,
在遊樂園滑水道擔任救生人員,
遇見擁有相同「密語」的小孩,
於是封存於記憶中的過去被解開了,
我們隨著鏡頭的捕捉進而發現,
卡達天王仍然與二號形影不離只是褪了顏色,
最後那「手勢」再度出現,
遠望的二號像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故人,
抑或又帶著自己(以及觀眾)回到了童年。
「手勢」的首尾連貫再度掀起了情感,
往復如同滿月引來漲潮一般,
於是我想,
這部電影縱使埋伏了深層的悲傷,
但是最終的「圓滿」仍是迎向希望。

「手勢」的感人正是在此,
摒除了言語單用意象卻涵蓋了整體。

在整部電影中,
處處呈現了此種「意象」的繁複(比如囧這個字、宣傳海報上兩人為何戴著牛皮紙頭套、女孩的微笑、童話故事、動畫...),
於是蘊含了張力,
結束之餘仍能細細品嚐。
這是我認為它遠勝於《海角七號》的地方。

在結束《囧男孩》當天晚上,
公視播放了楊雅喆導演的另一部作品《不愛練習曲》,
主角正是騙子一號的李冠毅,
飾演一位愛滋病患者。

兩部片子輪番上陣之後,
我認為身為演員的李冠毅,
非常值得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y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